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晓秋 > 本市信息 > 溯源:乡音乡韵 ——记温州市周晓秋“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四次活动

溯源:乡音乡韵 ——记温州市周晓秋“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四次活动

浏览量:1844|发表日期:2023-11-07|来自:

2023 101314日,温州市周晓秋“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四次活动于洞头区东屏小学举行。工作室学员林静虹、林荷静老师分别执教洞头特色课例,沈千淇、胡嘉窈老师分别进行洞头非遗文化观点报告。洞头区文化馆长张海军老师陈美媚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本次活动以“溯源:乡音乡韵”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富有洞头本土音乐特色的精彩活动

1013日下午第一节是由灵南小学林荷静老师执教的《追寻脚擂鼓》。林老师歌声优美动听,学生一下子就被她美妙的歌声吸引了。在教学的层层递进中,林老师把脚擂鼓演奏贯彻始终学生们激情澎湃,鼓声和歌声随着激情飞扬。让学生及在场老师全方位领略了非遗的魅力,激起了大家对本土音乐的关注与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重视优秀本土音乐教学的想法。


第二节是东屏小学的林静虹老师带来的《地名谣》。林老师通过律动范唱、趣味对话、模仿学习、图片记忆等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感受童谣情境内容。利用“地方扁鼓钟”进行伴奏。将歌词与节奏有机结合感受闽南童谣韵味,以声势律动编创丰富童谣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多种不同感官体验中进一步熟悉童谣内容,体会闽南童谣句尾押韵又活泼、风趣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学唱童谣的韵味美。探寻非遗,以美润心。

  第三节是由实验小学的沈千淇老师分享的观点报告《龙头龙尾》。沈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一、乐曲概况 二、乐曲分析 三、影响发展。她通过试听结合的方式,以及对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教学设想展开分析,让在场的老师对这首洞头民间吹打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及对这首民间瑰宝的喜爱。

  第四节是灵昆一小的胡嘉窈老师分享的观点报告《鱼灯舞》。胡老师通过欣赏、体验等方式,让在座老师们深刻体验洞头民间舞的无限魅力。她亲手制作了鱼灯,形象生动地将一条条鱼灯在会场上游动,犹如鱼儿在海洋里上蹿下跳,左摇右摆,带有浓郁的海岛洞头民俗特色,表达了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


最后,工作室周晓秋老师主持评课活动。周老师还为大家了带来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经验分享,她倾囊相授,为大家介绍了课程管理评价和自己的一些课堂实例心得。在场的老师们获益良多,纷纷期待下次工作室的再次分享。

1014日上午第一场是由洞头音乐教研员陈美梅媚老师的《洞头民间音乐教学研究》讲座。陈老师从洞头传统音乐、洞头民间音乐特色、洞头民间音乐“教”与“学”的问题思考三方面为在场教师深入展开讲解了对洞头民间音乐教学的探究。学习、传承和弘扬洞头民间音乐,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如何在传承民族风格与特色韵味的基础上,又能恰当融入时代审美和新颖的教学手法,也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所在。

1014日下午第二场由张海军老师带来讲座《洞头民间音乐及歌谣概况》,张老师溯源洞头民间音乐历史,从洞头民间器乐曲和民间歌谣两个方面,为我们逐层分析。张老师用他优美的歌声为我们演唱独具特色的洞头民谣,他还为我们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许多经典歌曲。在他的执着与坚持下,洞头民间音乐走向省市、国家的大舞台,他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学员们在依依不舍中和导师合影。“溯源:乡音乡韵”活动在美好的影像中结尾,洞头民间音乐的动听声响和非遗的魅力已经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