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及工作室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温州市徐洁茹名师工作室和嘉善赵亮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的专题研讨活动。2024年6月11日,温州市初中科学徐洁茹名师送教工作室与嘉兴本地名师工作室及2021级嘉善入职科学教师共30余人,针对项目化在科学教学中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活动。
上课展示,教师观摩
本次交流活动分成两部分:上午由全体科学教师观摩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朱碧泉老师的《不戴不走,头盔的设计与制作1》和严瑶瑶老师的《不戴不走,头盔的设计与制作2》与上大附属嘉善陈旭东老师带来的《鱼塘增氧》三节展示课。三位老师分别以头盔监管装置的设计、改进与鱼塘增氧为切入点,通过项目化教学设计活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复习。
《不戴不走,头盔的设计与制作》这节课,一班两师,第一课时由朱老师以微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针对八年级科学电磁继电器的设计应用和变阻器选用,从生活骑行电瓶车佩戴头盔引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设计,制作,最后经试用并进行评价;第二课时严老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现场展示,优化设计及制作,两节课设计衔接非常严谨,根据学生的发展思维,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简到综,让学生最后设计出物化产品,并进行迭代改善,学生无论动手合作参与面广,还是思维智慧碰撞面强,上课氛围非常活跃。
第三节课由陈老师带来的《鱼塘增氧》,以微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针对八年级科学电磁继电器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室制氧知识点,以鱼塘高温天气出现大面积死亡切入,引出鱼塘缺氧,让学生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进行鱼塘增氧的设计,并在增氧设计上进行跨学科二次迭代改进,化学增氧以现场设计体验,整节课主要由学生进行设计,展示,改进,教师以引导为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整节课以设计为主,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微项目建模设计出合适增氧设备。
线上线下,专家评课
线上直播,线下观摩完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后,与会教师在赵亮老师的主持下对上午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评课议课。首先由温州徐洁茹老师们现场点评了三位老师的项目化课,充分肯定三位带来的精彩展示,对每位老师在项目化设计中亮点的肯定的同时并提出几个改进点。
下午,全体科学教师聆听了天凝中学赵亮校长和嘉善县初中科学教研员龚贤老师的主题讲座。
首先,赵亮老师给学员做《“大概念”下的科学教学实践和思考》的主题讲座。赵亮老师从究竟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究竟有哪些;大概念究竟有何用;大概念究竟如何学四个方面,结合丰富的案例,课例,深入浅出,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通过“大概念”来组织教与学,真正让学生化识为智,以简驭繁,以少胜多,更好的进行灵活的迁移和应用,也同时给老师们提供了可观可学的教学样态。教研并进,学思而行,当天的教研活动给在座的老师们带来了对科学教学的全新思考。
然后,龚贤老师做《在科学探究实践中,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源》的主题讲座。龚老师提出,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凝炼了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其内在联系为:在科学探究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初步形成科学观念,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责任意识。而作为课堂的引领和组织者的教师,要转变学科教学观念,构建基于理解的教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理解科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科学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凝炼问题,构建基于驱动性任务解决的环节中,特别是在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探究实践中,逐步渗透学科本源知识,促进学生理解,使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学习,一场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相信我们的思维会有不一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