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剖析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内涵,精准把握教学方向,2024年9月18日,工作室第九次活动在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的伊始,温州市第二中学戴佳言老师带来一堂《与同学们聊地理》,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深入探讨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地理”以及“我们的生活与地理有什么联系”等关键问题。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巧妙地串联起大洲大洋、地形、比例尺等核心知识。最后,戴老师自然地引出“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对待自然”这一深刻命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温州市实验中学的许惠娴老师围绕《地球的公转》一课进行了公开课展示。许惠娴老师从学生生活巧妙着手,以校服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公转的奥秘。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许惠娴老师通过生动准确的实验操作,将抽象的地球公转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整节课,许惠娴老师始终把地球公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真正贯彻了教“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为其他老师在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内容生活化方面提供了宝贵借鉴。
随后,温州市实验中学府东分校的张家宁老师以七上第一、二单元为例,阐述了从教材走向学材的核心观点。首先,张家宁老师基于大单元概念的内容结构化搭建知识结构,并分析第一单元的内容框架。其次,她结合自身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地理实验操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最后,张家宁老师提出了一个核心关键:关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她强调,地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浦实验中学的程思思老师作了题为“借力打力,教学探索”的经验分享。程老师敏锐地指出,在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的“三新”之年,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程老师提出要借数字 3D 之力、大单元之力、项目化之力进行课堂设计,并用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例为引,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通过具体的课例,老师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借力打力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显著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南浦实验中学陈自然老师聚焦以“新”应“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话题,从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三个维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强调新课标要求教材要与真实情境挂钩,注重跨学科学习,并结合学生生活灵活整合活动板块。陈老师还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阐述新教材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支持以及新课堂应如何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等问题。
温州市第八中学林窗老师以七上第五、六单元为例,作“阅图说理”经验交流。她从整体的单元结构出发,对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同时,林窗老师还认真对应课程标准,从“阅图”的角度阐明学地理的方法,她创新地提出了1+1公式,巧妙地活用活动栏、图册、作业本等资料,将它们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挖掘出地理教学的更多可能。
本次研讨有幸邀请到平湖市教育研究院许婉英老师作题为“思想·方法·概念: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教学”专题讲座。首先,许老师针对“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两点见解,一是从学生视角看,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是从课程视角,新课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要求教师基于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内容。随后,许婉英老师结合具体课例在新旧两版课标中的要求进一步论证了新课标下的教学应更注重内容的内在逻辑、地理工具的运用和素养培育这一观点。
其次,许婉英老师围绕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新教学,提出要运用大观念发挥多方面作用。其一,用大观念理解课程内容,基于空间尺度思想、整体论思想、人地关系思想主题式重构课程内容,通过学科概念结构化理清知识逻辑关系,借助地理阅读、实践活动和工具运用层级化解构教材内容,从而涵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其二,运用大观念进行学教设计,许老师详细阐述模块教学中的图说地理教学设计,涵盖优选图书主题、设定图导学标、创设图示学习内容和实现表现性评价等方面。其三,运用大观念培育关键能力,许老师对地理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包括知识获取力、思维认知力、实践操作力进行深入探讨。其四,运用大观念解决疑难问题,许老师针对黄赤交角与地球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等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为老师们的教学答疑解惑。
最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夏陈伟老师围绕“培育地理思维,强化学科实践”这一主题进行经验分享与研讨总结。夏老师指出要遵循并突显初中地理课程目标设定,整合优化内容结构建构。基于此观点和课标,夏老师对戴佳言老师、许惠娴老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的课堂能将地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同时也指出两节课的不足之处。其次,结合程思思老师、陈自然老师的分享,夏老师对初中地理课程实施提出建议,倡导创新学习路径和实践育人方式。夏陈伟老师的总结与分享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推动温州市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