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晓晨 > 本市信息 > 深化“三教”改革,助力教师成长——张晓晨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深化“三教”改革,助力教师成长——张晓晨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浏览量:2318|发表日期:2024-11-03|来自:

  在“三教”改革的浪潮下,教材的更新换代已经刻不容缓,教学能力大赛的兴起则意味着中职学校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张晓晨名师工作室举行了教材编写实践分享讲座和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指导讲座。

 

        1030日,张晓晨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在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特级名师张晓晨老师为学员带来的题为“《外贸单证操作》教材建设的实践”的专题讲座。

 


  张晓晨老师首先介绍了课改的背景与推进情况,课程改革旨在适应行业需求,明确目标,通过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研。教材编写团队以PGSD分析模型为基础,确立职业能力框架,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

  随后,她对《外贸单证操作》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分享。该课程历经版本升级,现3.0版结合在线精品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编写团队坚持面向精准、质量第一、传承创新的原则,采用凸显思政性、突出技能性、强调职业性、凸显先进性和注重立体性的理念。教材内容依据外贸业务流程设计,所有实例源自企业一线。教学流程包括课前诊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采用多元评价平台。

  整场讲座仿佛一把钥匙既加深了学员们对教材编写流程的了解,又为学员未来参编教材提供了理论支持,切实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指引了一条科学的路径,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第二项议程为工作室成员童丹萍老师带来的讲座:《课改背景下的教材编写思考与实践》。

童丹萍老师以多年编写教材的切身体会,总结出教材编写的意义与流程。她认为教材编写对教师意义重大,能使教师提升责任感、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并加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编写前需明确教材定位,做好调研,组建团队,广泛阅读。教材编写完成后,则可以将其应用推广至教学实践、比赛应用、形成案例,建设资源等。该讲座让学员对编写教材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使成员们更加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地进行教材编写的准备与实施,助力学员今后职业生涯成果多元化。

 


  下午,工作室邀请到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晓丽老师为成员们进行教学能力备赛的线上指导。张晓丽老师来自金华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曾获得浙江工匠,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张老师提出了有用、有趣、好学的教学理念,她认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应同时在社会服务、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都不断提升。针对如何备战教学能力大赛,她从组建队伍、研读文件、确定选题、打磨作品和迎接决赛五方面分享了她的经验。

1.队伍的组建需要经验丰富的引领者,也需要斗志满满的新生力量,这样的队伍配置能够应对大赛的挑战。

2.正确研读文件找对方向是成功的基础,因此在备赛前需要仔细研读文件,特别是与前一年的不同之处。

3.选题尽可能不要与前几年获奖的选题重复,也不出现地域特征,建议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选择合适的选题,要注重思政元素和时代热点的融入。

4.作品的打磨要严格按照比赛文件的要求进行,对于实施报告、教学实录等则做到体现专业特色。

5.决赛前张老师对其他队伍进行分析,鼓励团队成员。决赛时做到沉着冷静,认真回答。

  最后,张老师提出今年备赛的老师或许可以更多关注“关于教育家精神、心智生产力、人工智能等应用如何实现新的内容”这一热点。

  张晓丽老师娓娓道来,将教学能力备赛总结得通俗易懂,为工作室成员未来参与教学能力大赛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经验借鉴。

  通过此次活动,张晓晨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专家引领作用,学员们将在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强化自身素养,为职业教育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