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刘双双 > 本市信息 > 有“心”前行 “项”上生长——温州市刘双双“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十四次线下活动

有“心”前行 “项”上生长——温州市刘双双“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十四次线下活动

浏览量:249|发表日期:2025-08-09|来自:

温州市刘双双名师工作室第十四次线下活动在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九山园区举行2025年6月28日,温州市刘双双名师工作室第十四次线下活动在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九山园区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基于儿童立场的项目化课程实施”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参与,现场氛围热烈而充满教育智慧。

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上午的议程由三位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组成。

曾悠扬老师带来了题为《自然角里的生态循环之旅》的交流,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自然角中引导幼儿探索生态循环的奥秘,体现了项目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她分享了孩子们从种植植物、观察昆虫到制作堆肥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随后,林丽郡老师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分享了她的思考与实践——《吃饭那点小事》。她从儿童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的关键因素,介绍了如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自主进食的兴趣,展现了对幼儿行为背后心理需求的深刻理解。

 

紧接着,金超然老师以《美好“食”光》为主题,讲述了她在饮食教育中融入项目化课程的创新做法,将食物教育与儿童兴趣、探究能力相结合,呈现了一个个富有童趣又意义深远的教学案例。孩子们在“小小厨师”“食物旅行记”等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营养知识,更体验了团队协作的乐趣。

 

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后,工作室导师刘双双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几位教师在项目化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儿童立场”,并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在主动探索中自然而然获得的。”她强调,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将教育目标自然地融入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

 

刘老师还指出:“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在于‘生成’,而不是‘预设’。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表达方式,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建构世界。教师要做的是支持者、倾听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此外,刘双双老师也提醒大家,在推进项目化课程的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不要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而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关注孩子的发展是否真实发生。”她鼓励教师们多观察、多记录、多反思,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下午,刘双双导师带来了专题讲座《有“心”前行 “项”上而生》,围绕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展开深入阐述。她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典型案例,从理念更新、策略选择、教师角色转变等多个维度,系统解析了如何在尊重儿童主体性的基础上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落地。

 

在讲座中,刘老师进一步提出:“所谓‘有心’,是教师要有教育初心、耐心与慧心;‘项上而生’,则是指项目化学习要扎根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从问题出发,向成长而行。”她通过多个园所的实际案例,展示了不同主题下项目化学习的多元路径,并强调“项目不一定非要宏大,但一定要真实、贴近儿童”。

同时,她还分享了项目化课程中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如观察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动态评价能力等。她建议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项目化教学风格。

本次活动中,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对未来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许多老师表示,刘双双导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大家今后在项目化课程实施中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可操作的方法。

温州市刘双双名师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推动更多一线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探索更加贴近儿童、服务儿童的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