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对学科教学的引领作用,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潘素梅“名师送教”工作室于7月27日在瑞安市安阳高级中学初中部举行“课题引领教学,科研促进发展”专题活动。活动分两大进程,早上进行2025年工作室市级课题成果研讨和立项论证,下午聆听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科研副主任凌华君老师为我们做专题引领讲座《初中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聚焦课题理方法,赋能科研提质增效
文成县珊溪中学的刘彩丽老师作《行学历史:乡土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设计与实施》课题分享。刘老师的课题分享旨在通过整合温州本地丰富的乡土空间、文化和社会资源(三域协同),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和同伴互学(三学实践)为阶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域中体验、思考和领悟历史与社会知识,最终提升核心素养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曾跃慧老师作《链接与变身:历史与社会学科项目式学习常态化教学行动研究》课题分享。课题从“理论构建、实践行动、理论、路径规划”闭环四个方面阐述问题解决的路径与实践方法,以单课→大单元→跨界实现知识深度重构,并依托“ 大单元项目化”整合多维内容,最终推动历史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生成,突出学生主体性与实践性。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成鹏老师带来了《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问学课堂”实践研究》课题分享,通过史实整合——大概念提炼——课型创新的闭环,构建了以“问学课堂”为核心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展现了三大研究成果:初中历史大概念生成系统与特性提炼、基于史实的学科本位大概念提炼策略、基于大概念“问学课堂”教学模型与课型。以常规课型夯实基础,以项目式/思辨式课型推动深度学习,最终实现师生“教——学”双轨提升。
温州市第二中学潘素梅老师作《三知三行:初中历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分享。潘老师指出该课题旨在依托初中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与在地资源,基于课内“三知”学习策略(感知、探知、悟知)和课外“三行”(力行、共行、传行)来建立指向价值引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库,最终以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学习,培育家国情怀素养,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传播。
基于几位老师的课题分享,出席的专家老师们也进行了相应的点评,例如师道书院乐清科研工作坊的黄忠杰老师指出“问学课堂”的选题时新,反应了学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很有研究价值,是个不错的研究课题,同时也谈了谈课题中存在的不足,如“问学课堂”如何运用、融合,这一点在报告中并没有很清晰的展示,有待进一步深究。
二、专家引领明方向,课题研究促成长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科研副主任凌华君老师为我们做专题引领讲座《初中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凌华君主任围绕“如何做课题研究”展开深度讲解,他指出为什么做课题、要达成什么目标、要落实哪些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中小学老师做研究的核心思维是厘清教育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成鹏老师的课题分享例子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如何将“问学课堂”和大概念进行结合。随后凌华君主任进一步分享了搭建研究逻辑、选择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成果的表达等方面的经验,层层递进,让抽象的研究方法变得清晰易懂。
交流分享是让我们能携手共进,名师引领更是促进我们专业成长。本次名师工作室活动,通过丰富的经验交流和专家讲座分享,为我们在课题研究上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指导。课题引领教学,科研促进发展,期待教师们把自己的课题做真做深,做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