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潘素梅2023 > 本市信息 > 深耕新教材,素养赋教学 ——温州市潘素梅“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4次活动

深耕新教材,素养赋教学 ——温州市潘素梅“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4次活动

浏览量:214|发表日期:2025-09-06|来自: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材解读与设计能力,夯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潘素梅“名师送教”工作室于8月30日在温州市第二中学滨江校区举行“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主题研修活动。

一、立足师本,专家引领

上午,夏陈伟老师以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为例做了题为《把握主题主线,研透用活教材》的讲座。他指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讲不准、讲不透、讲不完”三大痛点,以及由此导致的学生知识学习“散、低、浅”。针对这些问题,他明确提出“依标据本、研透用活”的改进路径,为本次研修奠定了清晰的方向。

夏老师提出历史教师要从宏观视角看八年级上册教材,把握教学旨归——明确主题主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他认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旨归,提出“疏通能知远,论证须有据”的策略方法。他强调,教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要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通过党领导革命的一系列重要史事,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要把握一个主题:中国近代史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反帝反封建历程;要厘清两条主线:①主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他从历史学家观点到教学教材理解,从历史概念变化深度研读到史实影响变化比较,深入浅出引导教师从学科素养到教材知识逐渐转化、如何实现转化提出的具体的策略与方法。

夏老师反复强调,教师在备课中要树立单元备课意识,从单元单元教学是连接课程规划与课时教案的关键纽带,倡导教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历史发展阶段特征为大概念,重组教材内容,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链与任务群。他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等单元为例,展示了单元结构图的构建方法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技巧,强调通过单元整合,突破课时思维局限,助力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历史认知;要聚焦单元主题,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阶段特征。如通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论断,帮助学生系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备课分享,专家点评

下午,首先是程佳佳老师分享了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的备课思路,展现了生活化教学与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创新融合。她以“确定教室中小明的位置”为生活化切入点,拆解出“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三个维度,以窗户、门、小红为参照物确定小明位置,类比地理中以其他大洲、大洋为参照确定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在“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探究环节,进一步设计子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亚洲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海陆联系最广的大洲”这一关键结论,深化了学生对“世界第一大洲”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直观感知亚洲地域的辽阔。随后,项禾欣老师分享了七年级历史《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备课思路。她以文物为载体,串联“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大子目,打破传统历史教学“重记忆、轻探究”的模式,她并未直接罗列史实,而是展示“鸿门宴”汉画像石与“汉并天下”瓦当的高清素材,引导学生聚焦文物细节。项老师严格对标课标要求,以“理解西汉从残破到强盛的变化及原因”、“认识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意义”为核心目标,借助“汉代铁犁”“文景时期钱币”等文物资料,深入讲解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的影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脉络。 


其后,夏陈伟老师从教师有效备课出发做《依标设计教学目标,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观点分享。夏老师从“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教学”出发,提出教学目标需“素养化、可操作”,课程内容需“结构化、大概念”,教学素材需“简约化、故事性”,教学任务需“逻辑性、问题链”,教学评价需“迁移度、实践性”。他特别强调一节课有效设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指出两位青年教师在学习目标、教材内容处理、学习史料的有效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同时他结合《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等具体课例,示范了如何挖掘教材文本内涵、运用历史地图与史料、讲好历史人物故事,以及设计思辨性作业与项目化学习活动。例如,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材料研读”栏目,指导教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通过讲述冯子材、谭嗣同、孙中山等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崇尚英雄气概,传承革命精神。

 

在教师提出教学疑惑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七八年级地理和历史新教材使用中的难点问题提出疑惑,夏老师给予答复,大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分享心得。

此次新教材研修活动,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不仅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了七、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教学要求,更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参会教师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耕教材、创新教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