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樟庆(访问量:123596)

温州市魏樟庆名师工作室 培训方案 一、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依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设立温州市“名师工作室”的通知》和《温州市名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本工作室的基本理念是“在研究状态下教学”,主要内容是“促进学生观念建构与发展的化学教学”,通过典型课例的文献研究、实践探索和成果表达,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在两年的培养周期内完成两个课例的研究与实践,撰写两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并发表。 二、研究内容与范式 (一)研究主题:促进学生观念建构与发展的化学教学 化学中的主要观念有:化学研究的物质层次(分类观)、化学中的相互作用(微粒观)、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限度(转化观)、化学变化的形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能量观)、化学演化(演化观),化学中六大主要观念的建构与苏教版教材体系编排、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的行动研究,以及观念建构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的实践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化学主要观念 (1)化学学科思想、特色和核心内容 (2)化学基本认识与有效学习 (3)化学主要观念建构与学生认识发展 (4)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 2.物质分类观念的建构 (1)物质分类的教学价值 (2)物质分类标准 (3)物质分类知识层级关系 (4)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知障碍点分析 (5)促进学生分类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① 对无机物分类的认识发展与教学 ② 对有机物分类的认识发展与教学 3.物质转化(含变化形式)观念的建构 (1)物质转化的教学价值 (2)物质转化的特点和形式 (3)“物质转化”或“变化形式”的知识层级关系 (4)学生对“物质转化”的认知障碍点分析 (5)住进学生转化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① 氧化还原反应 ② 离子反应 ③ 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取代、消去、聚合反应) ④ 无机物质之间的转化 ⑤ 有机物质之间的转化 4.微粒性(含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观念的建构 (1)微粒性的教学价值 (2)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特点 (3)“微粒性”(微粒→微粒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的知识层级关系 (4)学生对“微粒性”的认知障碍点分析 (5)促进学生微粒性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① 物质的聚集状态 ② 物质的分散系 ③ 物质的量 ④ 微粒间的作用力 ⑤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⑥ 化学反应中微粒的相互作用 5.能量转化观念的建构 (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教学价值 (2)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本质与形式 (3)“能量转化”的知识层级关系 (4)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认识障碍点分析 (5)促进学生能量转化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①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④ 化学能与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质能 6.动态平衡观念的建构 (1)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和方向的教学价值 (2)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反应方向知识层次关系 (3)学生对反应速率、限度和方向的认识障碍点分析 (4)促进学生化学反应速率、平衡或方向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① 化学反应速率 ② 化学反应限度 ③ 化学反应方向 ④ 化学平衡常数 ⑤ 化学平衡移动 ⑥ 弱电解质的电离 ⑦ 盐类水解 ⑧ 沉淀溶解平衡 7.化学进化观念的建构 (1)化学与生命的共同进化 (2)化学与认识的协同进步 (3)化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范式 从课标到教材到教学的研究 ——以“课时或单元内容”为例 1 课程标准 1.1 教学价值,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中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价值取向是什么 1.2 教学目标定位 2 教材 2.1 不同版本教材“课时内容”编排特点比较 2.2苏教版教材“课时内容”知识层次分析 3 教学论问题分析 3.1 认知观点 3.2 学生认知起点和障碍点分析。探查学生已有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与科学认识之间的差异,以及认识发展层级分析。 4 促进学生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4.1 已有的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公开发表) 4.2 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5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三、行动计划 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申报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行动研究》,并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展开系列教学实践,每学期专题研讨4~5次。主要过程和要求如下: 第一, 各学员认定一个研究方向,确定一个子课题,并以自主研究为主; 第二, 培训周期内(两年),每学年各学员按照上述研究范式完成1课时内容的文献研究、实践研究和成果表达。 第三, 集中活动期间主要讨论“观念”和“观念建构”的认识,确定一位工作室成员展示教学研究课,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评课等。 第四, 展示研究课前必须完成“范式”中的前四项内容的研究,并撰写论文初稿,集中活动期间全体成员参与讨论。 第五, 培训周期内工作室将组织若干次参加化学教学高端论坛;邀请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和省内著名特级教师来工作室指导。 参考题目 1) 物质分类 2) 氧化还原反应 3) 离子反应 4) 物质的量 5) 分散系 6) 元素化合物(氯、硫、氮、硅、钠、铝、铁、铜) 7) 原子结构 8)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9) 微粒间作用力 10) 物质多样性 11) 化学反应速率 12) 化学反应限度 13) 化学反应方向 14) 化学平衡及其移动 15) 化学能与热能 16)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7) 电解原理 18) 电离平衡 19) 溶液酸碱性 20) 水解原理 21) 沉淀溶解平衡 22) 脂肪烃 23) 芳香烃 24) 卤代烃 25) 乙醇 26) 苯酚 27) 乙醛 28) 乙酸 羧酸 29) 乙酸乙酯 酯类 30) 葡萄糖 糖类 31) 有机物分类、命名 32) 有机物结构 33) 同分异构体 34) 有机反应类型 35) 有机物合成路线 36)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37) 特定实验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编辑《观念化学》的论文集,包括研究报告、课例研究报告等; 五、实施计划 (一)2013学年第二学期(2014.1-2014.6): ① 开班、选题; ② 观念化学及研究范式的培训; ③ 经验介绍; ④ 确定两位学员展示初步成果。 (二)2014-2015学年度(2014.9-2015.12): 工作室全体学员按研究范式轮训两次。 (三)成果总结交流 《观念化学》编辑成册。 六、动态评价 依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骨干教师学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和《温州市名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对学员实施考核。主要从学员的研究态度、研究效果以及个人的成长进行考核评价(阶段性考核、学年度考核、单项考核),评定优秀学员。
工作室成员